首页 > 专题专栏 > 学习宣传贯彻《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》 > 论述精神

【打印】

【字体:

《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》|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,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(6)

发布日期:2025-03-12 信息来源:

 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,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“十三五” 时期,我们全面推进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、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,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,大力发展冰雪运动,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。

  《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》(2020年9月22日),习近平《论把握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,第406页

  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,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,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。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,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。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加强学校体育工作,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,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锻炼意志。

  《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》(2020年9月22日),习近平《论把握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,第406-407页

  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。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,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。

  《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》(2021年4月2日),习近平《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,第273页

  现在,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,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。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。要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保持力度、延伸深度、拓宽广度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,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,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。要统筹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治理,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,建设美丽海湾,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,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。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,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。要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、资源化,加强白色污染治理,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,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,重视新污染物治理。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、农村延伸,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
  《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》(2021年4月30日),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》(下)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,第300-301页

 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这块短板,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,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,开展健康知识普及,倡导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。

  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讲话(2021年8月23日、24日),《人民日报》2021年8月26日

  我们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,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,通过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,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,让人民身心更健康、就业更充分、生活更美好,实现共同参与、共同尽力、共同享有。

  《在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》(2022年4月8日),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》(下)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,第780页

  成功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,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,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。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、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,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,加强体育科技研发,完善全民健身体系,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,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,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。

  《在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》(2022年4月8日),《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》(下)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,第781-782页

 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,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。要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城一体推进,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、生态空间,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的公共场所。

  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(2022年8月16日、17日),《人民日报》2022年8月19日